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宝鸡城西大乱,左良玉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。
因为他在城东等了半宿,营地向西的辕门外洒了满地铁蒺藜,甚至给夜哨巡营准备了十二条狗,只等气急败坏的罗汝才出城夜袭。
听着城西大乱的喊杀声,即使是左良玉,也不禁在营内赞叹一声:“好个狡滑的曹操!”
短短数日,宝鸡城内的罗汝才就让左良玉深刻地记住了他的名号。
在此之前,左良玉其实跟罗汝才并不熟,只觉得这是个普通的流贼魁首而已。
毕竟元帅府将领虽多,却都被隐藏在刘承宗用兵稳重的光环之下,纵然身居旅帅之位尚不得施展才华的机会,更不必说罗汝才这样的参将了。
相较而言,反倒是杨麒、贺虎臣、王承恩和粆图台吉那四个派到漠南的将军,在明廷有更大的名气。
帅府参将之中,名气大到能让明军将领感到恐惧的,只有过天星张天琳一人而已。
那也只能算是威震甘肃及陕西部分地区。
罗汝才,名不见经传,就连曹操这个诨号,都是左良玉军中收编的陕西流贼口口相传而来,对其认知还停留在刘承宗入青海之前。
但就这几日围城,让左良玉陷入气急败坏的境地,如今冷静下来,左良玉便意识到自己把罗曹操想简单了。
尽管他在攻、罗在守,但是在战术上,他一直在被罗汝才牵着鼻子走。
罗汝才让他攻城,他就攻城;让他气急败坏,他就气急败坏。
到头来还攻不下城,只能在城下干着急。
直到这会儿,他依然被算了一道,人家夜袭没错,但夜袭的不是他!
听到城西大乱的第一时间,左良玉就猜到是罗汝才派了马队前去踏营,因此便派部下健将罗岱拣选精骑前去支援,为的就是截住罗汝才劫营后的入城军队。
但那边的罗岱还没回来,东边就来了人,是龙在田部下滇兵,骑着毛茸茸的矮脚滇马溜达过来,急报道:“左帅,东边发现火光,似有敌军举火夜行!”
“东边?”
左良玉瞪眼道:“东边是什么意思?”
他这话不是问滇兵的传信骑卒,而是在问自己。
说出这句话的同时,左良玉的头脑就已经进入战斗状态,他在思索。
西边已经遇袭,左良玉通过那边闹出来的动静,有把握判断,那只是罗汝才在宝鸡城内的守军发动偶然的夜袭。
但如果说此时此刻,在东边正有一支军队摸黑快速接近云南军,左良玉就不得不思索,刘承宗在夜间发动会战的可能性了。
而夜间发动会战?
这本身就是个疯狂的想法。
夜袭是有优势的。
左良玉也是基于常识,判断罗汝才一定会夜袭。
毕竟如果是白天,守军刚出城门,他们就已经在围城营地严阵以待了,没有对等的兵力,守军很难在野战中取得优势。
而在夜晚,守军可以仅派出少量精锐,就能借助夜晚延缓围城军队组织防守的时间,达成扰乱、甚至击溃的效果。
但是在技术上,左良玉找不到刘承宗发动夜间会战的理由。
论兵力,刘承宗不比他们少;论时机,此时此刻他们已被罗汝才的夜袭警醒,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。
最重要的是方向,就算夜袭,刘承宗也该从北边来。
左良玉对宝鸡城西曹文诏那边的阵势不清楚,但很了解自己这边小两万军队的排兵布阵。
他们从最西边的左军围城营地、到艾万年的延绥营,再到渭河南岸拉开战线防御河畔的云南军,是一条自西向东的长蛇。
当然他们的弱点也不是北边。
一方面渭河的存在,让明军只要守住沿岸,元帅军即使渡河也很难突破。
另一方面则是地势,宝鸡在渭河以南的地块,是一块东西长、南北短的狭长河滩,南北最窄不过三四里,军队摆开了一个营就能拦住。
所以就算北边再不是弱点,元帅军也不该从东边来啊!
嬿婉进忠误闯甄嬛传 神启之炎黄 逆袭:追寻时光的回忆 东京推理文豪 一觉醒来被八块腹肌的糙汉缠上了 鬼上我身 拳王重生富二代,系统逼我练传武 都市无敌战神 潜修三年,终成奇诡匠师 长生:别人修仙我练武 入秦记 瘸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驴! 引凤归,公主在逃中 离婚后的我被无数人偷窥 丑女涅盘,残废世子宠翻天 肉身修仙 灵魂深处传来来自星空的使命 男儿本色 蒸汽西幻:这个狼人强的离谱! 你以为这是惊悚文?
甜宠无虐+日更+萌宝+智脑一个大佬和重生来的小媳妇甜蜜日常!一个娱乐小透明凭借智脑逆袭成超级影后的故事~...
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,当一回特种兵,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。还有,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,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。这些,庄严都做到了。(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,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!读者群号764555748)...
...
余庆阳一个搬砖二十年的老工程,梦回世纪之交,海河大学毕业,接老爸的班继续搬砖。用两辈子的行动告诉老师,搬砖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!是我命中注定要搬砖已有两本百万字完本书超级村主任最强退伍兵,可以放心入坑!大国工程书友群,群聊号码492691021新书重生之大国工匠...
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,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!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,遥望东南,感慨万千。慈烺此子忤逆不孝,奸诈凶残,简直是曹操再世,司马复生,让他当了皇帝,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!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,痛哭流涕。我冤枉啊!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,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!大清兵部...
...